千千小说 > 三国之兵锋 > 第四十九节 暗流涌各方筹谋

第四十九节 暗流涌各方筹谋


  建安十一年秋,孙策令周瑜为主将,引甘宁、蒋钦等,领兵两万,诈取江陵,然后自统大军战刘磐于长沙,破之!斩首数千级。幸得老将黄忠死命冲杀,保刘磐退往武陵。

  孙策又令黄盖、潘璋统军径取桂阳、零陵二郡,斩桂阳太守赵范,擒零陵太守刘度,尽降其部。

  刘磐见势不妙,领数千军奔入川中,往投刘璋。

  刘表闻报大惊!惶惶不可终日!又因旧疾发作,竟病倒卧床不起,自知时日无多,乃遣人令长子刘琦入见。

  蔡瑁闻知,大怒!阴使人阻之。刘琦不得入见其父,只能于门外伏地痛哭,哀恸不已。

  刘表见长子久传不至,岂能不知乃蔡瑁作祟?然病势沉重,口不能言,忧愤之下,溘然而逝。

  蔡瑁遂矫作遗书,拥立刘琮继位,自领大都督之职。

  孙策闻知刘表已死,大喜!即刻下令周瑜领水军攻打中庐,以阻刘琮退路,自统大军进击襄阳,于当阳长坂大破蔡瑁。

  襄阳士族百姓一日三惊,纷纷举家奔逃。

  蔡瑁心惊胆裂,遂修书向曹操请降,求其统兵来援。

  曹操接书大惊,急令李通领兵救之。却被周瑜所阻。

  孙策令诸将各统其部,分兵攻打襄阳各地。蔡瑁大惧!且救兵杳无音讯,惶急之下,遣人出城请降。

  孙策拒之!数日后,襄阳城破,斩刘琮、蔡瑁、蒯越、蒯良等,又下令擒斩蔡、蒯等荆襄大族数千人!并发掘刘表之墓,戮尸枭首,祭奠其父。鲁肃等苦谏不从!

  一时间,荆襄震动,天下失惊!

  武关,马超闻知刘备等皆已亡故,不禁暗自感叹。孙乾哀痛不已,愿投之,乞恳马超日后剪灭曹操,为刘备复仇。

  马超允之。孙乾又请令留于青泥隘,打探徐庶等人消息。马超便令其权领蓝田令。又闻曹操已兵退许都,遂自领大军退回长安。

  又数日,探马飞报,言称孙策击灭刘表,马超暗暗心惊,忖道:“孙策怎么还没死?不应该啊!现在竟然占据荆州了,加上扬州四郡,地盘比曹操还大!以后也是劲敌啊!是时候建立水军了,但是将领哪里来呢?”思忖半晌,并无所得,遂下令召集李开等人商议应对之策。

  少时,众人聚齐,马超开言道:“现今孙伯符一统江南,威震荆扬!我军该如何应对?诸公有何建言?”

  众人闻言暗惊,皆低头沉思。

  这时李敢出列,扬声问道:“即便如此,与我军何碍?”

  马超一窒,心说:“李敢说的对啊!就算孙策势力大增,短时间内,对我也构不成什么威胁,倒是曹操得头疼了。”

  李开出列道:“存孝所言有理,孙策虽骁勇难制,但于我军并无冲突,可遣使往贺之,劝其北攻曹操,若灭之,则平分其疆土,与主公分治天下。然后徐徐图之可矣。”

  马超闻言,深服其论,道:“此计大妙!但何人可使?”

  李开道:“此事重大,故开请令一行。”

  马超摇头道:“文优乃超之智囊,岂能稍离?诸公可有人选?”

  忽李迪出列道:“迪举一人,定可胜任!”

  马超讶然,忙问何人?李迪接着道:“此人姓杜名畿,字伯候,京兆人氏,向日钟繇退兵函谷之时,不及退走,为我军所获,后感主公之德,乃降,初为高陆令,因政绩卓著,迁扶风郡功曹,为人宽惠清明,智能应变,足当此任!”

  马超低头暗道:“前世玩游戏时,老是喜欢用一个叫杜什么的运粮食,因为他比别人跑得快,原来那个字念畿啊!既然这人能被编进游戏,而且还有特技,应该挺有才能的。”思及此,开言道:“此人能得叔明青眼,想必非同一般,便遣其往襄阳一行,以观其能。”

  李迪谢过。李开再次进言道:“主公,眼下各仓皆满,今岁又征得数万兵马,用武之时已至,请主公下令庞、杨二位将军进军幽冀!”

  马超闻言,起身道:“文优之言是矣!”言毕下令杨奇领一万步军前往壶关,交付庞德,再令庞德选一万老军,赶赴雁门拒守!并传令庞德攻打壶关,杨兆取道云中,直取代郡!再传令候选驻守雁门。

  许都,司空府,众谋士亦齐聚一堂,贾诩赫然在列。

  曹操面带忧色,首先开言道:“荆州之事想必诸公已然知晓,故我军处境堪忧,诸公何以教我?”

  荀彧出列道:“马超逆乱西北,孙策私攻宗室,皆乱臣贼子也!可如实启奏陛下,明诏诸侯共讨之!”

  曹操闻言暗怒,沉声道:“马超兵多粮广,且骑兵无敌天下,孙策全据长江之险,水军冠绝九州!敢问文若,除操之外,何人敢于言声?”

  荀彧道:“司空差矣!当今陛下仁孝睿智,海内皆知,若发明诏,岂无一二忠臣?”

  曹操大怒!暗思:“荀文若虽政才绝世,然不明大势,一味愚忠!何其不值也!”遂不予理会,转身问贾诩道:“文和留守洛阳数月,可探明马超之虚实?”

  贾诩出列拱手道:“业已明了,其所行乃军政分开之法,将不理政,政不将兵,百姓皆有田产,且不得私下买卖,税赋十取其三。”

  曹操道:“军政分开暂且不论,但关中各大家族岂无怨念?”

  贾诩道:“司空有所不知,马超所定俸禄极高,寻常县吏年俸便有百石,各大家族皆争相出仕为官,故士族皆安。如今雍凉各地繁华尤胜中原,百姓鼓腹而歌,家家皆有余粮,民心安定,尊马超犹如神灵!”

  曹操大惊!道:“向曾闻关中粮草丰盛,不想竟富裕至此!马超不可图矣!”

  贾诩道:“司空之言是矣,然并非无解,中原人口稠密,若以马超之法治之,不出数年,必更胜其一筹!”

  曹操闻言,闭目沉思,半晌不语,暗忖道:“我岂能不知?然中原豪雄大族何止数百,别家暂且不论,仅曹氏家族,便有良田不计其数,仆从数千,佃户数之不尽,一旦依马超之法,中原定然大乱!我曹氏一族败亡无日矣!”

  许是心知曹操苦处,贾诩接着又道:“治政之法虽急切不可行,但治军之法效之可矣!以诩之见,除却冀州之兵,其余诸部皆可行之。”

  曹操微微点头,暗思自军现状,无奈道:“此事有劳文和行文各部,但年齿改为十六以上四十以下,日后酌情,或渐次增减。所裁汰之军,一律还籍为民,分予田亩等,皆与马超同。”

  贾诩未及答话,荀彧出列道:“司空德政,彧代为谢过!”

  曹操闻言不喜,淡淡道:“操德薄,不敢当文若之誉。”言毕,即转头问贾诩道:“如此行之,可乎?”

  贾诩道:“主公之策稳妥万分,行之可矣。”

  徐晃出列道:“主公,若如此,恐大军锐减三成以上!”

  曹操心烦不已,扬声道:“公明不必多言,此事我自行斟酌!”

  徐晃呐呐入列。

  曹操接着道:“当务之急乃如何应对孙策!诸公可有建言?”

  贾诩淡淡道:“南和孙策,北据马超!”

  见曹操微微点头,贾诩接着道:“司空还可上书朝廷,大赞马超治政之法,并明发檄文于天下,只需不提擢拔世家大族之人为官即可。”

  曹休不解,出列道:“此举岂非替马孟起扬名?”

  曹操闻言,斥退曹休,思忖片刻后,道:“文和此计大妙!”转身又问郭嘉、荀攸等以为如何?

  二人皆道:“文和先生神鬼之计!我等自愧不如!”

  曹操遂下令陈群等撰写檄文,然后遣钟繇为使,持节前往襄阳,改封孙策征南将军,领荆州牧,假节,允开府建衙。又传令夏侯惇,不得妄动。

  襄阳城,江东诸将亦齐聚州牧府,商议大军行止。或言挥军入川,或言北进中原,或言凭险拒守,一时众说纷纭,孙策心烦不已。

  鲁肃进言道:“主公威震江南,曹操、马超岂能安枕?彼等使者定然不日便至,何不等见过来使之后,再聚众议之?”

  周瑜闻言,轻摇羽扇,言道:“曹操无非定计与我议和,马超定然来说我军与其合攻中原,何必等其使者前来?”

  孙策然之,问道:“依公瑾之见,我军该当如何?”

  周瑜道:“与曹操议和,挥军入川!”

  鲁肃急声道:“不可!荆州新下,人心不稳,岂能妄动刀兵?以肃之见,不如固守荆襄,旁观曹、马之争,同时遣使入交州,说降士燮,然后积粟屯粮,精炼大军。届时或进军巴蜀,或攻伐中原,皆存乎主公一心也!”

  孙策闻言沉吟不语,周瑜抗声道:“子敬此计固然稳妥,但刘璋暗弱,张鲁不值一提。若马超起意,不需十日,必破南郑!然后大军分两路挺进川中,以雍州军之精锐,刘璋如何抵挡?若其惊惧之下,举城降之,西川便属马超矣!届时马超定屯兵巴东,扼守川东门户,同时勤练水军!兼之西川天府之国,沃野千里,不出数年,马超必提大军,顺江而下!荆州以西却无险可守,那时我军如何当之?!”

  鲁肃道:“公瑾之言不无道理,然以肃观之,时下马超与曹操交兵于幽冀,非数年不可分出胜负,然其受兵制所限,怎有余力图谋汉中?马孟起勇谋兼备,枭雄之姿,岂能见不到此?故肃建言主公屯兵自守,休养生息,待荆襄稳定,再图之不迟。”

  周瑜思之亦然,虽仍心有不甘,但不再言语,众人皆目视孙策,看其如何决断。

  孙策本欲采用周瑜之计,但又虑及鲁肃之言,一时左右为难。正烦躁时,亲军来报,曹操遣使持节,已至城外。

  孙策暗恼,喝道:“就说本将军微恙,令其于驿馆暂住几日!”

  鲁肃道:“主公,其人持节而来,依礼当出城迎之。”

  孙策怒极而笑,言道:“曹操威逼陛下,欺凌群臣!敢问子敬!其人果为陛下所遣乎?”

  鲁肃道:“不论如何,曹操占据大义,主公须依礼迎之。”

  周瑜亦道:“主公,子敬之言是矣!”

  孙策大怒!喝道:“策宁死不从!”言毕喝退众人,自回后堂。

  周瑜谓鲁肃道:“主公刚勇太过,我等年岁相若,不便直言相谏,何不遣人往建业一行,请张子布前来?”

  鲁肃赞叹道:“公瑾此计大妙!张子布德高望重,定能劝谏主公!”

  周瑜遂遣人急奔建业。

  数日后,钟繇仍枯坐于驿馆,无人传唤,心下焦躁不已,忽闻门外喧哗阵阵,好奇之下,唤驿吏问道:“外间何事?如此嘈杂!”

  驿吏道:“乃雍州来使。”

  钟繇大惊!立于窗角暗窥,但见一人儒袍冠带,昂首阔步而入。

  钟繇急视之,乃杜畿也!忙上前拦住,道:“来者莫非杜伯候乎?”

  杜畿见是钟繇,忙拱手道:“正是在下,元常公别来无恙!”

  钟繇佯作欢欣,笑道:“今日方知伯候已投马超,惜哉!不知伯候到此何意?”

  杜畿见问,淡淡道:“畿奉大将军之令,出使襄阳,未知元常公缘何亦在此间?”

  钟繇暗惊,正欲答话,忽见驿馆门外涌入一队军兵,为首者大呼道:“雍州使者杜畿何在?主公传见!”钟繇闻言失色!

  杜畿对钟繇略微拱手,转身缓步而出,随军兵前往州牧府。

  少时,孙策令唤入,杜畿目不斜视,径直入见,长揖不拜。

  孙策微怒,目视杜畿,喝问道:“大将军遣先生来此,有何见教?”

  杜畿闻言暗忖道:“久闻孙伯符骁勇刚烈,万事争先,何不誉而激之?”心下定计,乃从容道:“不敢,畿临行之时,大将军曾言孙将军领千余子弟,竟能据有荆扬,乃盖世之英杰也!大将军自愧不如,故遣畿前来拜贺,以期永结盟好,共扶汉室!”

  孙策闻言大悦,微笑道:“大将军过谦了,策亦久慕其威名,恨不能亲往相见。待先生归时,策定遣士回拜!”

  杜畿拱手相谢,又出言道:“敢问将军即定荆襄,复有远图否?”

  孙策未及答话,旁边周瑜接口道:“欲取西川,先生以为如何?”

  杜畿目视周瑜,对其拱手一礼,沉声道:“畿窃以为不可,西川险阻,仓促伐之难竟全功。再者,刘益州汉室之胄,恭俭爱民,与孙将军并无仇怨,若恃强凌之,恐失大义于天下!”

  周瑜闻言,双目微凛,扬声道:“然以先生之见,该当如何?”

  杜畿道:“现今曹操专权,囚陛下于许都,但凡忠臣义士,莫不切齿!孙将军乃忠良之后,何不与大将军共伐曹操?以期伸大义于天下,匡扶汉室,名留青史!”

  周瑜心下哂笑,却佯作激愤道:“曹贼欺君罔上,伐之必然!但我主新下荆襄,民心不固,非不欲北进,实力不能及,烦请先生回复大将军,待我主稳定荆襄诸地后,必起兵应之!”

  杜畿闻言,抗声道:“都督此言差矣!天下乃大汉之天下,若孙将军决意北伐,除贼诛逆,兴汉安刘,则大军起行之日,便是荆襄士民归附之时!”

  孙策早已不耐,不等周瑜答话,奋然起身道:“先生之言是矣!策意已决!不日定然起兵攻打樊城!”

  周瑜大惊!疾步行至孙策面前,叩拜道:“主公!此事须从长计议!”

  鲁肃亦下拜道:“主公不可急于决断,可令贵使于驿馆暂歇,然后召集众将详议!”

  孙策见此,不便强令,遂对杜畿歉意一笑,道:“先生放心,策誓除曹贼!敢请先生歇息数日,待议定之后,便予答复。”

  杜畿见说,忙拱手道:“将军忠勇,天日可鉴!但陛下困于许都,危若累卵!畿恳请将军以大义为重!”言毕辞出。

  周瑜待其走远,当即愤恨不已道:“此人竟以大义蛊惑主公!着实可恨!”

  鲁肃沉声道:“公瑾言重了!此人之心,主公岂能不知?我军若以尊奉天子为名,出兵樊城,则荆襄可立定也!”

  周瑜闻言愕然,孙策讶然道:“既然子敬亦有此意,方才为何阻我?”

  鲁肃道:“肃之意,乃整军而不备战。”

  周瑜恍然道:“主公,子敬之谋是矣!我军只需作势即可。”

  孙策略加思忖,点头道:“就依子敬之计,由公瑾自行斟酌行事。”周瑜领命。

  鲁肃又道:“主公,曹操使者亦需传见。”

  孙策怒道:“曹贼欺人太甚!竟假借天子之名辱我!策誓不见之!子敬不必再言!”言毕,即转入后堂。

  鲁肃、周瑜相顾默然。


  (https://www.xxqianqian.com/16/16407/373777139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xqianqia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qianqi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