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重塑导演人生全文阅读 > 238 舆论

238 舆论


  果然,经历过数次彩排,得到了很多人夸赞的《台下十年功》,直接在春晚舞台上又爆火了。

  戏曲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表演形式,种类繁多、各擅胜场。

  但知名度最高的,还要数京剧和黄梅戏。

  然而即使是这两个剧种,却也肉眼可见的正在走向没落。

  是喜欢听的人没有了吗?

  并不是,因为它的受众其实并不少。

  是政策上不支持,还是这一代戏曲人能力不行,业务不精?

  也不是,因为国家还在大力扶持,各流派的名家也还有不少。

  那为什么就是传承不下去?

  答案很简单,就像小品里说的那样,当物质和精神极大丰富的时候,很多人的观念不知不觉间,就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。

  快节奏的生活,给人带来了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压力,财富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默认标准。

  仿佛什么都要市场化,才算得上紧跟时代潮流,不被社会抛弃。

  于是,戏曲这种需要经历十几甚至是更多时间沉淀的行当,也就成了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存在。

  没前途,学成了还不一定能挣到钱,那为什么还要去学?

  于是断层是必然的结果,没有年轻人能沉得下心来钻研,也耐不住寂寞,就必然会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。

  又怎么可能还有未来?

  一个作品,道尽了几代戏曲人的辛酸和窘迫,如何不引发共情?

  未来博客大V方格,就很快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。

  他在文章里说:社会的发展,应该给人们带来更稳定公平的生活环境,更宽松舒适的风气氛围,甚至是更友爱和谐的公民素质。

  但事实上,一切向钱看的普世价值观,似乎正在逐步走向主流,医疗、教育、房价这些涉及民生的领域,似乎在无孔不入的侵蚀着人们的观念,让你变的无所适从。

  各行各业,都面临着太多的选择和诱惑,以及一些看似转瞬即逝的各种风口,每一个都仿佛在提醒你,不求变,就得死,就意味着穷途末路。

  古人虽然也说过变则通,但变的如此频繁,其实也最容易让人迷失自我,变成急功近利。

  这一种为了变而变,带来的不再是艺术成就上的突破,而是歧途或者是对艺术的背离。

  而生活也不再是有滋有味,有喜悦满足,而是变得焦虑和不安,进而会迷茫甚至是麻木。

  仔细想一下,正走向末路的,又何止是戏曲?

  中医、武术、书法、水墨画、各种门类的手工艺传承者……这些国粹和传统文化,还能存在多少年?

 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之不尽的文化传承,我们又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什么?

  难道是是那一件件从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所谓工艺品吗?

  十年前,孩子们还在树立自己当一个科学家、老师、飞行员、军人、医生的人生理想。

  现在呢,很多人的追求目标,已经变成了当老板、开公司、挣大钱……

  长此以往,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?

  会不会出现更多汉芯造假的陈金?

  《台下十年功》是一部走心的作品,是的,我认为它已经可以上升到作品的层面了。

  他能让人笑过之后,又不由自主的陷入沉思,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热爱,该如何去坚持。

  不忘痴心,方得始终。

  我开始心疼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传承了。

  就像陈默说的那样,很多传统文化是检验了数千年的,足够完善,足够全面,你想创新,可以,但请先有足够的能力掌握它,然后再去想如何发扬光大。

  拜托那些不懂传统文化的,请不要再跳出来为了反对而反对了。

  因为,你、不、配……

  洋洋洒洒,直指人心,痛陈利害,真的很犀利。

  然后开始被无数网友点赞转发,甚至被几家报社直接转载了,一时间引发了极大的轰动。

  太扎心了,也是真敢说。

  陈默也不忘火上浇油,不但手滑点了个赞,还给出了评论:

  中医和中药,确实已经在宏观理论上相当完善了,我相信再下去几百上千年,它们同样是不会被颠覆的。

  想要搞创新,也不是不可以,唯一的方向,就是往微观或者从外科手术上,去补足中医在这个领域的缺陷。

  至于西医,我不敢妄议,但有个很常识性的认知,那就是它还在不断地成长之中,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,不管是理论、治疗方法、药品还是设备。

  今天的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,或许在明天就会被推翻,比如阑尾切除,以及西药上频繁的更换换代等。

  当然了,还有一个最大的局限性,就是西医治不了未病。

  而中医在这方面,是具备很大优势的,望闻问切掌握好了,是完全可以在你还没有发病之前,就能发现这种隐患的,调理起来也就相对简单的多。

  西医只能借助先进的设备仪器,而这些死物,针对的只能是病变数据,能查出来,肯定都是发病之后的结果。

  所以,人们平时所谓的体检,无非也就是查个早中晚期而已,却做不到预防……

  这个评论也被网友疯狂点赞,热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原文本身。

  于是春节过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,围绕着方格这篇博文以及陈默的评论,再次掀起了一波波的争议。

  有呐喊助威,自然就有唱反调,反正就是够热闹。

  也为这个春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……

  ……

  另一边,卫莱却不时会拿这事儿嘲笑陈默,“行啊,感情马夹还能这么玩呢,左右互搏术吗?倒是长见识了哈。”

  陈默懒得搭理她,继续画自己的分镜头。

  卫莱也就稍微乐了一下,看一眼分镜头剧本,“这种电影拍起来应该挺快吧,能不能安排在暑期档上映?”

  陈默头没有抬,手也没有停,“应该可以吧,但没必要这么急吧,你又想做什么?”

  卫莱就咯咯一笑,“新画面的《十面埋伏》定档在7月了,大家可以一起助推一下这个黄金档期嘛。”

  陈默翻了个白眼。

  没好气的说道,“你那叫助推吗,摆明了是打擂台吧,犯得上嘛。”

  卫莱撇嘴,心说也不知道真正小心眼的究竟是谁。

  却也不会当面拆穿他。

  男人嘛,都是死要面子的。

  就笑着说,“我就是那么一说罢了,谁还真能和钱过不去啊对不对?”

  陈默这才抬头看了她一眼,“这就对了嘛,张尉平的面子可以不给,但张国师的面子还是不能不给的,毕竟还有层北影的关系呢。”

  这话倒是真心实意。

  他对于张国师还是比较认可的,至于另一个张,那就不说也罢了。

  所以在有些事情上,就算是看在师出同门的份儿上,也得对国师保持好最起码的情分和尊重。

  卫莱同样不会纠结于这些问题。

  所以转而问到了其它事情上,“这次真准备在你们北影拍?会不会太麻烦人家了。”

  按照她的想法,只需要找所合适的中学,只要不影响到人家正常的教学,谈妥场地租赁条件就完了,省事儿的多。

  但是放在北影那边就不一样了。

  虽然陈默随便吆喝一声,不管老师学生,都能拉进来凑数,还是专业的那种,堪称最逆天的群演阵容。

  可是方便倒是方便了,知道陈默在母校里拍电影,那还不得直接搞得整所学校鸡飞狗跳的。

  想正常上课?

  哪有跑去看大导演拍电影过瘾啊。

  大兴那边的摄影基地,其实很多学生是没机会过去参观的,但如果是在自家地盘儿上,那就没必要考虑太多了。

  而且能近距离见识一下陈默是怎么掌控剧组的,也绝对比上基础专业课要强!


  (https://www.xxqianqian.com/2978/2978004/110223910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xqianqia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qianqi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