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天命玄鸟,华夏始焉 > 第238章 柳暗花明

第238章 柳暗花明


不过,长安城中有庸碌之辈,钻研权势,自然也有两袖清风,一心为民的官员。

    他们听到了李白所作的诗之后,自然也心声喜爱,毕竟一心为民的好官只能占少数,他们也是被钻研权势官员所针对。

    所以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他们对李白更有认同感。

    所以,他们也暗地里派人去寻找李白,想要将李白引为知己,然后把酒言欢。

    而李白,也在家中等待着消息,虽然心中不平静,但是却也严格要求自己去看书,让自己能够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然而,李白第一个等来的却不是女宫之人,而是一名身着锦衣的宫内之人。

    “请问,李公子可否在家?”

    李白看着门外身着锦衣,却面容阴柔的男子,非常明显的,他看出了对方是一名宦官。

    “我就是李白!”

    李白皱眉,看着对方。

    “李公子,咋家从宫中而来,当今陛下读了李公子的诗篇,心生向往,故而派咋家前来邀请!”

    前来的宦官开门见山地说道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李白面容一变,即使是他之前写下来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这等诗句,也不可能会对当今大唐皇帝看不起。

    他连忙整理仪容,然后道:“还请天使等候片刻,容我洗漱更衣,再前往宫中!”

    “善!”

    宦官也不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金碧辉煌的皇宫给了李白极大的视觉震撼,翘角飞檐,琼楼玉宇,峥嵘轩峻,汉白玉于雕琢而成的栏杆之上有瑞兽飞腾。

    巨大的石板铺就在地面之上,绵延至前方的巨大宫殿。前方的宫殿宏伟巨大,犹如一只蛮荒巨兽盘亘在大地之上,让人心生惧意。

    皇宫之中又充满着岁月的厚重,那浓重的汉时风格也点缀在雕梁画栋之中,李白知道,这宫殿曾经是汉朝之时的宫殿,与此同时,又融入了大唐的风格,以及五湖四海异域风光,才有了今时今日的大唐皇宫。

    御道有身着黄金甲胄的威武士卒矗立,他们手持长枪,虎视眈眈的注视着缓缓进入了李白,片刻之后才收回目光。

    要有身着宫装的美丽宫女依次走过,手中端着贵人所要用的物品,迎着李白走来,走到近前又恭敬地侍立一旁,等待李白先行通过。

    随后,他在宫中宦官的带领下走进了一座宫殿之中,他不禁抬头看去,随即一位身穿龙袍目光威严的男子,正站在最上方望着自己。

    李白顿时心中明白,前方的那个人便是如今的大唐皇帝。

    “回禀陛下,李白已带到!”

    “嗯!”

    “草民李白,见过陛下!”

    在宫殿之中站定之后,李白整理了一下衣衫,然后恭敬的行礼道。

    “免礼!”

    却见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一副中年人的模样,全身上下更透露着一股威严之感,他看着大殿中央的李白,随即走了下来,“你便是长安城百姓口中的谪仙人李白?”

    “不敢以谪仙人自称!”

    李白连忙拱手,恭敬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无妨!”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也笑了笑,示意李白放松,然后才说道:“最近一段时间长城中关于你的事情,朕已经知晓了,也正是因为你做的诗,也让朕心中对你非常的好奇,故而此次将你邀请进宫。”

    李白静静倾听。

    “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’当真是好诗句!”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一脸赞赏的看着李白,“如今如此有骨气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,而你便是其中的一个!”

    “朕也听说了,你来长安城之中欲报效大唐,然而却报国无门,甚至在前几天酒宴之上更发生了那种事情,当真是让朕心中甚是愤怒!”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李白你便留在长安城,朕亲自为伱授予官职,便在长安城之中暂且担任一名翰林学士吧!”

    听到皇帝竟然亲自为自己授予官职,而且竟然还是在宫中担任翰林学士,如何不让李白心中震惊与感激。

    毕竟能够在宫中担任翰林学士的人,往往是经过科举考试,层层选拔出的人才,而自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,直接被皇帝授予此官职,这已经超出了他来长安城之时的预期。

    于是他当即谢恩,“谢皇陛下!”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看着李白的模样,当即又回到桌案之前,取来一张纸,纸张上面写满了字。

    李白看去,却发现上面写着自己的诗。

    “不知李翰林这句诗创作之时,心中又有何感想?”

    很显然,唐玄宗李隆基拿来李白做的事,当即询问自己心中的疑惑,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皇帝而颐气指使,这让李白对此时的皇帝更加的敬服。

    李白看去,纸张上的诗正是自己写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。

    于是他说道:“臣有一好友,曾经前往东南之地的天姥山,讲述天姥山之上的美丽景致,这让臣心中很是向往!”

    “故而在写这首诗之诗,也心中想象着天姥山之上的美景……”

    “想必那时李翰林也已心生离开长安之心了吧?”

    听到李白的解释,唐玄宗李隆基也笑着问道。

    李白还微微一笑,并未言语。

    而唐玄宗李隆基也会意。

    不过就在这时,外面突然走进来一名侍者,侍者见到唐玄宗李隆基行礼之后,然后连忙说道:

    “禀告陛下,永安公主府送来了文书!”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原本没有在意,然而听到永安公主府这四个字之后,顿时面容变得郑重起来,看向一旁的侍者,“真的是永安公主府送上来的文书?!”

    一边说着,一边从侍者手中取过来了文书,随即打开观看。

    “回禀陛下,的确是永安公主府送来的,纸张上面有永安公主府特有的标记!”

    而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打开了文书,阅读文书上的具体内容。

    随着唐玄宗李隆基向下看去,他的面容之上浮现出了笑意,同时也有疑惑之色。

    当读完文书之上的内容之后,唐玄宗李隆基随即一脸诧异的看向一旁的李白,不禁仔细打量李白。

    李白一脸疑惑,不过听到了是永安公主府送过来的文书,他也想到了什么,此时在看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目光,随即便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这文书之中是否是关于臣的?”

    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点头,然后随手将文书递给了一旁的李白,示意李白观看。

    看完文书之上的内容,果然是关于自己的事。

    根据刚才是侍者所说,这份文书是来自永安公主府,李白便知道了是昨日自己那枚玉佩的原因。

    抬起头来,李白当即解释起了这其中原因。

    听完李白的诉说,唐玄宗李隆基顿时一脸的震惊,同时眼中的疑惑也消失的无影无踪,“没想到李翰林你竟然见过永安公主!”

    唐玄宗李隆基感叹道,随机连忙询问李白遇到永安公主之时的情景。

    对此,李白自然是详细所说。

    听完李白的诉说,唐玄宗李隆基不禁感叹道:“永安公主所思所想,不是我等能够所揣测的,对于大唐来说,永安公主更是功不可没,而永安公主离开长安,朕也时常担忧永安公主的安全,但是永安公主离开只是曾言:‘莫要让人跟随’,故而朕也对永安公主的踪迹一无所知。”

    “此时却没想到,李爱卿竟然在蜀地遇到了永安公主,不知永安公主当时如何?”

    “永安公主之风采,让臣也向往不已……”

    李白详细描述了一下永安公主的容貌与气质,唐玄宗李隆基于记忆之中的李歆霓相互映照,从李白言语描述的永安公主没有任何变化,才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如此看来,朕也与李爱卿颇有缘分,既然是永安公主所推荐,那朕也必然会重用李爱卿了!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当李白返回家中之时,心中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没曾想前几日自己不过是一介白身,甚至在长安城中达官显贵的眼中已经声名狼藉,但是此时此刻却摇身一变,却成了当朝翰林学士。

    甚至从今往后,能够时常陪伴在当今皇帝之左右,这让李白心中格外的振奋。

    能够时常接触皇帝,也能够施展心中抱负。

    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也让他心中所思所想发生了变化,同时他不禁想到了前几日刚刚离去的好友,心中懊悔自己当时为何在不劝好友停留几日。

    如此,此时自己被陛下所赏识,也可以举荐一下自己的好友。

    不过此时此刻说这些也晚了,心中长叹一声,推门而入。

    而心中对以后的生活,更充满了向往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身在蜀地锦城之中的李歆霓并没有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城,会有人想念自己,她正忙碌着今日的生活。

    “踏雪,今日我们去城外游玩可好?”

    庭院之中,李歆霓坐在庭院之中的桂花树下,看着马厩之中安静吃草的踏雪,然后如此问道。

    已经入秋了,蜀地虽然也有秋日的变化,但是并不明显,大山之上仍然有更多的葱郁翠绿,落叶的枯黄也只有少数。

    当然,山中的野果也多有成熟,山中的小兽也积攒着过冬所需要的食粮。

    “唏律律……好!”

    踏雪叫了一声,然后吐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“好”。

    看着说话越来越顺畅的踏雪,李歆霓也没有最初的惊讶。

    看到踏雪也同意了,李歆霓当即开始准备,不久之后,便带着踏雪走出了锦城。

    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,李歆霓也在锦城之中停留了五年的时间,因为李歆霓拒绝了白止为自己延续长生,五年时间过去了,她的脸上也终于出现了皱纹。

    一头乌黑的长发虽然并没有变白,但也可以看出她也开始变老了。

    对于自己的衰老,李歆霓早就有了心理准备,甚至她也开始享受自己衰老的过程,体会慢慢白头的乐趣。

    五年之后,李歆霓也知道自己要再次离开了,在一个时间停留过久,体会到了锦城之中的人文风情,也便没有了曾经的那般好奇。

    最先知晓李歆霓要离开锦城的自然是郑屠户一家,他们也听到与他们相处五年的邻居将要离开,心中也有万分不舍。

    同时让他们感到心疼的是,在这五年之中,李歆霓始终一个人居住生活,甚至郑屠户的妻子张氏也曾多次劝说李歆霓寻找一位如意郎君,但是都被婉拒了。

    而郑屠户一家也不再劝说。

    与邻居相处越久,或许感情就越深,郑屠户一家也不知不觉之中对李歆霓有着身深厚的感情,再加上李歆霓武艺非凡,时不时进山打猎,并且让郑屠户售卖,对郑屠户一家帮助甚大,如何不让他们心生感激?

    再加上自己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,也跟着李歆霓学习剑术,所以,在某种程度上说,他们并不是单纯的邻居关系了。

    在分别的这几天,郑屠户一家皆出门相送,他们看着那个美丽的女子独自一人,背负行囊,牵着白马,手中持着一把宝剑,孤身一人行走天涯,却也有一种孤寂凄凉之感。

    他们默默的走在旁边陪着李歆霓,直到走出了锦城城外,甚至沿着官道又送了很远。

    “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!”

    最终,李歆霓停下脚步看着身旁的郑屠户一家,李歆霓也对郑屠户一家有着不一样的感情。

    谁言只有达官显贵、王侯将相之家才有友谊的存在,即使是贩夫走卒、平民百姓也有深厚的情谊。

    李歆霓能够感受到郑屠户一家对自己的关心,不过此时仍然说道:“已经送了甚远,郑大哥也赶快回去吧!”

    此时此刻,这是春日花开烂漫之时,官道两旁的垂柳绿油油,娇嫩的叶子随着微风摇摆。

    听到李歆霓的话,郑屠户当即从一旁的垂柳折下一根枝条,然后递给一旁的李歆霓,说道:“我是一个粗人,不懂的分别之语,只能赠予你姑娘一根柳枝,还请李姑娘一路平安,希望还有相见的一天!”

    如今的大昌繁荣昌盛,更有无数的花本故事流传于民间,大唐边疆戍边的将士何其多,在将士远征之时,多有家人折柳送别,而送别折柳变成了一种风俗。

    “好!”

    看到郑屠户手中的鲜嫩柳枝,李歆霓双手接过来,然后珍重的放在了踏雪背上的行囊之中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  (https://www.xxqianqian.com/3300/3300405/11110906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xqianqia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qianqian.com